欢迎你来到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正文

5S管理的执行误区(5s管理的执行误区是什么)

2024-06-04 3263 0 评论 企业管理


  

本文目录

  

  1. 5S管理的内容是什么
  2. 为什么有些企业实施5S管理会失败
  3. 5S管理有哪6个误区

1、5S即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又被称为“五常法则”。

  

2、定义:区分要与不要的物品,现场只保留必需的物品。

  

3、目的:①改善和增加作业面积;②现场无杂物,行道通畅,提高工作效率;③减少磕碰的机会,保障安全,提高质量;④消除管理上的混放、混料等差错事故;⑤有利于减少库存量,节约资金;⑥改变作风,提高工作情绪。

  

4、定义:必需品依规定定位、定方法摆放整齐有序,明确标示。

  

5、目的:不浪费时间寻找物品,提高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保障生产安全。

  

6、定义:清除现场内的脏污、清除作业区域的物料垃圾。

  

7、目的:清除“脏污”,保持现场干净、明亮。

  

8、定义:将整理、整顿、清扫实施的做法制度化、规范化,维持其成果。

  

9、目的:认真维护并坚持整理、整顿、清扫的效果,使其保持最佳状态。

  

10、定义:人人按章操作、依规行事,养成良好的习惯,使每个人都成为有教养的人。

  

11、目的:提升“人的品质”,培养对任何工作都讲究、认真的人。

  

12、整齐、整洁的工作环境,容易吸引顾客,让顾客心情舒畅;同时,由于口碑的相传,企业会成为其它公司的学习榜样,从而能大大提高企业的威望。

  

13、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氛围,再加上很有修养的合作伙伴,员工们可以集中精神,认认真真地干好本职工作,必然就能大大地提高效率。试想,如果员工们始终处于一个杂乱无序的工作环境中,情绪必然就会受到影响。情绪不高,干劲不大,又哪来的经济效益?所以推动5S,是促成效率提高的有效途径之一。

  

14、需要时能立即取出有用的物品,供需间物流通畅,就可以极大地减少那种寻找所需物品时,所滞留的时间。因此,能有效地改善零件在库房中的周转率。

  

15、优良的品质来自优良的工作环境。工作环境,只有通过经常性的清扫、点检和检查,不断地净化工作环境,才能有效地避免污损东西或损坏机械,维持设备的高效率,提高生产品质。

  

16、整理、整顿、清扫,必须做到储存明确,东西摆在定位上物归原位,工作场所内都应保持宽敞、明亮,通道随时都是畅通的,地上不能摆设不该放置的东西,工厂有条不紊,意外事件的发生自然就会相应地大为减少,当然安全就会有了保障。

  

17、第六个目的,强调的是降低生产成本。一个企业通过实行或推行5S,它就能极大地减少人员、设备、场所、时间等这几个方面的浪费,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18、7.改善员工的精神面貌,使组织活力化

  

19、第七个目的,可以明显地改善员工的精神面貌,使组织焕发一种强大的活力。员工都有尊严和成就感,对自己的工作尽心尽力,并带动改善意识形态。

  

20、推动 5S,通过实施整理、整顿、清扫、清洁来实现标准的管理,企业的管理就会一目了然,使异常的现象很明显化,人员、设备、时间就不会造成浪费。企业生产能相应地非常顺畅,作业效率必然就会提高,作业周期必然相应地缩短,确保交货日期万无一失了。

  

1、5S管理推行失败,其具体有以下五大原因:

  

2、推行5S管理失败的原因一:领导思维未成功转变

  

3、误区:有些企业领导自身修为不高,将企业的规章制度都视作是针对员工的。他们可能喜欢“成功学”课程,被“大师们”忽悠得七荤八素。“奖惩随意、朝令夕改、给我搞定”是他们的工作作风。总之,他们给员工一个显著的印象就是:“规范再严谨都抵不上老板的一句话!”

  

4、纠正:凡能以身作则、严于律己的领导,其所在企业的现场5S都不会差。须知企业领导在现场的点滴行为都会影响一大片员工。这样的领导应该更多学习现场主义哲学。领导可以在企业战略上“挥斥方遒”,但在现场细节管理上更应“谨言慎行”。

  

5、推行5S管理失败的原因二:短期行为

  

6、误区:不少企业期望通过一场运动来迅速改变现场脏乱差及人员素养低下的状况,好似来点灵丹妙药,常不惜重金请来顾问团队进行变革。这样想法可能有些天真,容易出现“一紧二松三垮台四重来”的局面。

  

7、纠正:5S管理不是高科技,而是朴实的管理实践总结,它更多依赖于员工的点滴行为。而顾问团队一般在传播知识、构建规范方面起着巨大作用,改变员工素养却非顾问团队在短期内能完成的工作。因而,在顾问团队的帮助下,快速建立相关规范、扭转不良作风,并培养出内部的5S人才团队才是长久之计。

  

8、推行5S管理失败的原因三:现有规范未优化

  

9、误区:企业建立了规章制度及作业标准等各项规范,却空洞、过于理想化或存在较多漏洞,这些未经优化、脱离企业实际的规范自然导致执行力差。

  

10、纠正:企业的各种规范应经过优化,相互之间良好衔接,形成体系。规范应体现“严谨及人性化”,适度吸纳员工意见,并能根据新状况、新建议进行及时更新。规范的式样应遵循一定的格式,追求清晰美观易读。

  

11、推行5S管理失败的原因四:未有效稽核

  

12、误区:着重于整理、整顿、清扫的推动,却疏忽阶段性的稽核工作,导致隐藏的问题未及时挖掘。

  

13、纠正:稽核是及时发现问题,并保持持续改善的良好方法。稽核的结果应及时公布在“5S宣传白板”上,对出现的问题应进行跟踪。根据稽核的结果,对表现良好的区域、团队或个人给予适度的奖励。

  

14、推行5S管理失败的原因五:未让员工受益

  

15、误区:员工在5S推动过程中,一直在想,这玩意对我有什么好处!如果这个问题没有很好解答,就会形成误区。

  

16、纠正:一开始就明确推行5S对员工的益处:

  

17、①学到5S知识,无论在哪家企业都能用。

  

18、②塑造更加安全人性化的工作环境,工作心情更舒畅。

  

19、③养成良好素养,我们会更受欢迎。

  

20、④现场管理更加规范,管理者更容易倾听到员工的声音。

  

21、⑤企业更容易得到客户认可,员工的收入更有保障。

  

22、⑥企业发展,员工将有更多升职机会。

  

23、在5S推行过程中,发现并挖掘积极分子,逐步由外力推动转变为员工团队自发推动!

  

1、误区一:5S=大扫除。很多员工认为,5S就是打扫卫生,清洁周围环境。在整理阶段,为了应付检查,有的员工在大扫除时把原本有用的比武题库、化验员读本等书也给扔了,他们说不扔没地方放。其实,整理整顿不是让你扔东西,而是让你清除不必需的,然后将有用的物品分类摆放、明确数量。5S是持续改进的活动,在于员工素养的养成,营造整洁的现场,而大扫除是临时性活动。

  

2、误区二:5S=企业形象工程。在推进过程中,企业除了张贴5S宣传画、标语口号外,有员工认为,企业今天要求整理资料柜、明天要求水杯、洗衣盆、电话、记录等等都在指定的区域摆放,后天又要检查更衣柜,不仅自由没有了,一点个人隐私也没了。这不是面子工程是什么。

  

3、其实,文件资料等分类摆放,有助于有效减少查找时间,提高工作效率。检查更衣柜,按要求只放必需的便是。因为在以往的工作中,我们经常为找一样东西花费大量的时间,这也是一种浪费。

  

4、误区三:5S检查=检查评比。有的企业误认为推进5S就是定期对各部门现场进行5S检查评比。没有其他有效的活动,光靠检查评比是很难持续提升5S水平的。5S活动循序渐进地推进,必须在活动过程中注入具体的内容,而评比检查只是活动内容的一部分。5S检查评比充其量只能帮助企业维持一定的清扫水平,期待通过检查评比来提升5S活动水平是不够的。

  

5、误区四:5S考核=罚款。有的企业在对基层单位5S考核中,不合格者予以罚款,引起员工不满。笔者认为,企业在推进5S管理中,应多采用正向激励法。鼓励员工不断地提出合理化建议,采纳与否都给予反馈,并对好的建议者和好的执行者给予奖励。

  

6、企业精细管理的核心是人,管理的根本目标是为了人、依靠人、发展人,管理的过程就是要激励和满足员工健康向上的积极追求,开发人的潜能。

  

7、误区五:5S管理=追求进度。有的企业在推行5S管理中违反了客观规律,光凭自己的主观意愿去办事情,尽管用心是好的,但结果必然碰壁。有的单位没有对员工进行很好的培训,就按照5S管理的要求,让员工去划线、摄像定位等等。有的员工在管理人员的指导下,现场环境明显改观,但员工却不知其所以然,只是被动的接受,往往收不到理想的效果,其5S管理就成了“空中楼阁”。

  

8、误区六:5S活动=员工活动。这种认识混淆了全员参与和自发行动的含义,认为强调全员参与就是要员工自觉参与。其实5S是全员参与的活动,但不可以放任不管。企业领导如果决定在企业内推进5S活动,就要做好长期推进、坚持不懈的思想准备。要有效推进这项活动,持续保持从公司高层自上而下的强大推动力十分必要,同时也是5S成功的关键。

5S管理的执行误区(5s管理的执行误区是什么)


复制成功